2007年12月16日星期日

一专多能显身手--记洪都集团机加厂副工长董波

 在洪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机械加工厂,一提到一工段副工长董波,没有人不知道的。老师傅赞叹地说:“后生可畏。”青工羡慕地说:“他是我学习的榜样。”那么,董波是个什么样的人呢?人们为什么都给他这么高的评价呢?董波今年才31岁,可技术却了不得,2003年被评为钳工技师,曾获得公司钳工技术能手、一专多能技术能手、一专多能星级技术能手等荣誉称号。在今年中航二集团首届职业技术竞赛钳工决赛中,他又取得了第六名的好成绩。工友们都为他高超的技艺所折服,更为他辛勤的付出所感动。1992年,19岁的董波从技校毕业,分配到机械加工厂当上了一名钳工。当时,他所在的工段负责飞机大型结构件加工,劳动强度大,加工周期长,精度要求高,工件外形十分复杂;而且这种零件价格高,往往一件毛坯就价值上万元,一旦报废,如何承担得起?面对巨大的压力和困难,小董没有退缩。工作时间,他虚心向师傅学习;业余时间,他刻苦钻研钳工理论知识。碰到弄不明白的技术难关,他总是反复问师傅、反复查阅资料、反复动手实践,直到完全弄懂弄透为止。3个月后,车间就让小董独立操作。小董深感责任重大,更加努力工作和学习,但毕竟工作经验不足,操作不熟练,尽管加班加点地干,有时也会因完不成工时而被扣工资。但他毫无怨言,始终把提高技术、出色完成任务作为自己的第一目标。他勤奋好学,埋头苦干,技艺日渐长进,不但熟练掌握钳工技能,而且还见缝插针地学习磨工、铣工、车工等其他工种的技术,名副其实的一专多能,很快就成为车间生产的“顶梁柱”。飞机主梁配套组合件加工一直是车间棘手的任务。工件价值10多万元,外形复杂,精度要求高,特别是零件各配合面均为空间面,间隙要求在0.1毫米公差范围内,一些老师傅也不敢接这个任务。小董却立下“军令状”,要求将任务分配给自己。接到任务后,他反复研究图纸,一面吸收老师傅的加工经验,一面结合理论知识进行创新。也不知熬了多少夜晚,啃了多少书本,费了多少心思,不断地摸索实践,终于找到了加工突破口。他通过改进刀具刃口角度、优化装夹方法、选择合理的转速和切削速度等一系列工艺方法,一举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,确保了零件加工质量,效率比以前提高了4倍。小董一专多能,艺高胆大,爱管“闲事”,善于创新。如某飞机操纵支臂零件工艺孔加工一直是技术难题,因为工艺孔与两个基准面呈一个立体角度,测量误差大,而工艺孔的位置又是所有工序的定位基准,其精度将直接影响整个零件质量。用传统的拼装组合夹具加工,稳定性很差,加工成本很高。董波得知这一情况后,主动向领导请缨,提出进行技术革新。经过深入仔细地研究琢磨和几十次不厌其烦地调试,他改装了一个废弃的钻模设备,收到了“变废为宝”的神效,产品质量完全符合设计要求,终于解决了这一困扰车间多年的技术难题,创造了近3万元的经济效益。近3年来,他共提出合理化建议、革新17条,创价值8.5万余元。